年前时,一个小伙伴跟我说准备做某平台的账号,还说如果需要某方面的自媒体课程,其可以分享给我。这话一听,我就知道小伙伴囤了很多课程,最后多数都放那吃灰。我望着架子上的书,多数都没拆封,但当时就想要那些书,拿回家后就成了摆设。
这是不少“积极废人”的生活状态,一边积极,一边摆烂,囤课囤书囤各种能自我提升的东西,但却不曾认真学过。
该现象所展现的是当代人在自我提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与困境。我敢打赌,凡是买了一堆书没读、报了一堆课没上、心中有无数欲望的人,几乎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。
囤书不读,报课不上……这种“囤积型学习”的心理补偿机制,本质上是一种“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幻想”。
人们通过占有知识载体来缓解焦虑,仿佛拥有了它们就等于掌握了知识。这种行为背后是“即时满足”的心理——用购买行为替代真正的努力,获得短暂的自我安慰。
不少健身房的收费来源,便是人们以为付了费,就拥有了肌肉和健康。而事实是,等到会员过期,部分人只去了一次,那就是办会员的那天。
另外,喜欢囤积的背后也是“多线程欲望”导致的注意力涣散。你是否曾想过要全方位发展,学英语、健身、写作、考证……一个人同时追求多个目标,这时会事与愿违,大脑会陷入“选择困难”。
身边一个小伙伴在知识付费最火的那年,除了上班时间,其他时间都被各种课程填满。一个月以后,小伙伴精神萎靡,原想每个课程都学好,但精力不够,最后挑了自己最喜欢的写作认真学习。
每个目标都需要消耗认知资源,而资源是有限的。最终,所有目标都因缺乏深度投入而半途而废。
囤积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认知与行动的割裂。
首先,是缺乏“元认知”能力。
元认知即“对思考的思考”。多数人只关注“学什么”,却忽略了“如何学”。就像盲目囤书却从未制定阅读计划,报名课程后从未复盘学习效果。
这种“无意识学习”导致知识无法内化为能力。我们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,迈开腿。
但曾看到一个案例,一个妈妈辈的阿姨每天都会跑步一两个小时,其运动强度大,但几年下来,其体重和大肚腩却始终没减下去。后来友人发现是没管住嘴,因为每天运动消耗大,因此,跑完后阿姨都会去大吃一顿,直到吃到十分饱为止。如果阿姨的元认知能力强,那么就能早些知道问题所在,也能早点实现目标。
元认知是最高级别的认知,它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,让我们看待世界的维度更多一层,相当于开了‘上帝视角’,而不仅限于自己的‘有限视角’。
其次,是对“舒适区边缘”的逃避。
成长需要突破舒适区,但多数人停留在“拉伸区”(略高于当前能力)的边缘徘徊。
就像一个小伙伴说喜欢写作,但却迟迟不动笔。一会儿是网络不好,一会儿是心情不顺,总之未能在这个领域有所进展。
但真正的成长发生在“刻意练习”中,而刻意练习往往伴随痛苦。一个姐姐自决定锻炼身体后,从跑一公里开始,慢慢跑到五公里,心情好时,还能多跑一些。最初的一公里,她喘得厉害,而且时常跑岔气,捂着肚子走。一段时间的锻炼后,她能一口气跑完了。
最后,是“即时反馈”缺失的挫败感。
现代人习惯了短视频、游戏等即时反馈,而学习、健身等长期目标需要延迟满足。当短期内看不到成果时,容易产生“自我怀疑”,进而放弃。
这就像前面那个想写作的小伙伴,其准备好写时,网络卡未能完成,网络好了又不知道写什么,未能完成……最终没有什么成品,只剩满满的挫败感,遂放弃。
而偏偏学习是反人性的,且其成果可能要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现。因此,不少人想学某个课程或技能,是从入门到放弃。
那如何破局,让我们从“囤积者”到“践行者”的转变?
1、“少即是多”的极简主义
路德维希·密斯·凡德罗说:“Less is More(少即是多)。”亚里士多德说:“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过多的选择。”曾有人做过实验,一个店的菜单只有几种,人们点餐速度快。而当其菜单种类增加,多达几十种后,顾客反而不知道吃什么,其决策时间变长了。若想有所成就,应该目标聚焦。每年只设定1-2个核心目标,比如“一年精读12本书并输出笔记”。当我们将时间和精力都专注于重要的事上,成果自会来。另外,我们也要学会断舍离,定期清理未读的书、未学的课程,避免“知识负债”。
2、“最小行动”的启动策略
《微习惯》一书提到微习惯,更容易成事。将大目标拆解为“微小到不可能失败”的行动,其阻力降低,更容易达成目的。比如每天读5页书、写100字。比如最初养成阅读的习惯,我从五分钟开始,无论看多少,都让自己看五分钟。时间长了,也就不抗拒阅读了。我们可以尝试5分钟法则。也就是告诉自己“只做5分钟”,折往往能进入“心流”状态。比如有一阵子我跑步,下楼后我告诉自己就跑一圈,而一圈大概就四五分钟。跑完一圈后,我又觉得不能浪费下楼的时间,又走了两圈。就这样,我可以无痛下楼跑步了。万事开头难,故我们需要想办法让第一步变得简单,就像吃饭一样自然。
3、“反馈闭环”的构建
托尼·罗宾斯说:“反馈是成长的关键,当你听到它的时候,别把它当作批评,而是当作是一种指引。”因此,若当下的我们在某方面做得不好,我们可以当作这是对我们的指引,指引我们用对的方式拿到结果。我们可以用输出倒逼输入,通过写作、分享、实践等方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。教是最好的学。当我们能给他人讲清楚时,也就学透了,因为可以讲出来,且教会他人。另外,我们还可以量化记录。巧用工具记录进度,将成长可视化。比如我最初开始写作源于一篇文章有五六十的阅读。当时我想,既然可以有五六十,日后就能有几百上千的阅读量。于是,我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。
4、“元认知”的刻意训练
每天花时间复盘自己的一天的行为,想一想自己都做了什么,为什么要做,又得到了什么结果。比如想写作的人,先明白自己为何而写?这一点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。另外,还能用第三视角观察,想象自己是旁观者,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。曾有一个小伙伴说,为了写出好文章,她会用读者思维反复打磨文章。写作者是一个视角,读者是另一个视角,这两者看到的问题不同。知识不是用来囤积的,而是用来践行的。
与其在“买买买”中自我感动,不如静下心来,把一本书读透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。正如《认知觉醒》所强调的:“成长是反人性的,但唯有突破舒适区,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。”
你是不是也买过很多书,报过很多课,最后什么也没学成
| 人围观 |下一篇:涨姿势,每天定律之水桶定律
随便看看
- [前蓝志] 这就是现在跳广场舞挤公交抢鸡蛋的那帮人
- [东京老杨] 8月下旬盛夏美女超美超卡哇伊新人精选,有
- 每天一分钟,知晓天下事!2024年9月11日
- 绝妙美少妇 [13P]
- 湖南那个00后女学生:19条开房记录,换教授3篇SCI,这也太
- [亚洲] 嫩嫩的美女 [20P]
- 听说过“洗白司”吗?夜场女人洗白的全套一条龙服务!
- 粉粉嫩嫩,出经人事的感觉[12P]
- [国产GIF动图] 你在胯下享受的样子真诱人20250717[1
- 个人收集的国外小姐姐精彩瞬间1018 [383P]
- 人妻女友的秘密 第101期 [140P]
- [欧美] 孤独的女人 [28P]
- [欧美] Luna Pica[23P]
- 珍惜眼前人-港星罗明珠真的很漂亮
- [欧美] Kendal Kenzie Part 6 [25P]
- 露脸反差婊[16P]
- 巨额亏损下 中国五大光伏龙头去年大裁员近9万人
- [微博谈 2025/01/02] 彭博社太不了解中共了
- 伊朗流亡王储礼萨·巴列维就当前伊朗局势发表讲话内
- [写真] 林文文黑丝兔女郎长相水灵[24P]
- 富人更加自律吗?
- 丝袜美腿[65P]
- [原创]我曾经艹过的妹妹们(7) 连载 亳州记事 手势认
- 每日微语报5月1日
- 13物品5年后恐将成稀有奢侈品,咖啡也上榜
- [前蓝志] 制定规矩的人最不守规矩,规矩只不过是弱者
- [亚洲] 圣诞礼物 [23P]
- [微历史 2025/07/02] 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,傅斯年选
- 十个笑话,开心一下6
- 节日快乐 草榴长红 社区繁荣[已全部注册]
- 每日微语报4月6日
- [亚洲] 这姿势真是一绝[51P]
- [写真] 大胸小美女[42P]
- [微博谈 2024/12/18] 一眼就能看到人生的尽头
- [图说] 不知道事情经过的,还以为是泽连斯基带兵
- 三河市公安局警徽变色事件引关注,公安系统正全面排查
- 老婆的逼[35P]
- [欧美] 英国美女 [30P]